檢修如同炎熱夏季里的及時雨,可以為生產一線的設備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,“嗡嗡嗡”的作業叉車的油門聲,“滋滋滋”焊接時的電流聲,“叮叮哐哐”的敲擊聲……段夢佳對這些檢修現場的獨特聲音再熟悉不過了,而剛走出校門的陶稼銘卻覺得很新鮮。
陶稼銘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,學的是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,7月來到水泥公司所屬鐘祥公司,與設備技術部主任段夢佳簽訂了師徒協議,目前負責設備巡檢、零件弧度的測量和CAD制圖工作。
他的師傅段夢佳是2015年分配到鐘祥公司的大學生,學的專業也是機械設計與制造。三年時間里,憑借自身勤懇努力,快速完成從一名學生到技術骨干的轉變,在2018年初提升為設備技術部主任。
一個初出茅廬、熱情高;一個經驗豐富、做事穩,這對年輕師徒的搭配讓人感到特別和諧,然而他們之間的“小矛盾”得從一次“批評”說起。
在一次圖紙繪制過程中,陶稼銘畫的零件弧度與實際測量值差了4毫米。“當時我以為就小小的4毫米,應該沒什么影響,要改起來得全部重來,太麻煩了,就直接把圖報送了。”
沒想到,段夢佳復核數據后,發火了,大聲批評道:“作為制圖員,你要對圖紙中的每一筆、每一個字負責,半分差錯也不能出。這設備的零件就像你平時穿鞋,鞋子大了喜歡掉,鞋子小了穿不進去。”
隨后,段夢佳又語重心長地說:“這工作啊,就像蓋樓一樣,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。你這才剛來就馬馬虎虎的,以后怎能干好工作?”
這件事讓陶稼銘看到了師傅的嚴厲。陶稼銘雖然知道師傅說得在理,但被同樣是90后的師傅用這樣的語氣訓斥,讓初入職場的他心里多少有點難過和慪火。
“我的師傅好像有點狠……”陶稼銘當時這么認為。
后來,師徒的一次搶修經歷成了陶稼銘思想的轉折點。
兩人走到成品工段喂料提升機下時,段夢佳突然停住了,“好像有點不對。”他回頭給一頭霧水的陶稼銘說,“我感覺4號喂料提升機可能有問題,平時巡檢到這個位置能聽到輕微敲擊聲,但是今天沒有。”
說罷,段夢佳立即順著樓梯爬到三樓喂料機平臺,對現場情況進行復查,發現提升機上齒塊及板鏈磨損,振動較大,導致固定減速機的平衡梁H型鋼已從下部開裂,如果繼續帶病作業,很可能出現事故。而如果在此時貿然帶負荷急停機,減速機在高強度的制動過程中,很可能會導致平衡梁上筋折斷,并且在設備驟停的瞬間上輪組也可能會帶動減速機反轉,造成電動機與減速機損壞。
關鍵時刻,段夢佳冷靜地聯系成品工段負責人,告知4號提升機故障,要逐步減少喂料量,直到停機。
安全停機后,段夢佳立刻組織人員對橫梁進行焊接,并用兩塊鐵板對減速機平臺進行加固。
“師傅,你這也太神了,光聽聲音就能判斷設備有情況?”陶稼銘對師傅業務能力和應變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從此,陶稼銘的心沉下來,專心聽師傅講解,認真做好記錄,精確測量零件,嚴格對照標準規范制圖。他在工作中也越干越有信心了。
|